图2: 配体效应导致的配合物A、B和C的催化特点差异总之,通过上述系统研究,文章解析了传统水杨醛亚胺催化剂、NHC催化剂、刚性骨架NHC催化剂的催化特点。研究揭示了氮杂卡宾类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发现其NHC卡宾碳原子的空p轨道易受增长链或负氢攻击,进而引发催化剂的分解。采用适宜位阻效应和刚性骨架的NHC配体,能有效遏制催化剂失活,保障催化剂的鲁棒性。相较于传统的水杨醛亚胺催化剂,NHC类烯烃聚合催化剂因其显著的对位效应和取代基位阻效应,更容易影响活性中心,展现出在合成线性聚乙烯领域的潜在优势。这些独特性质与传统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截然不同,为研发具有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该工作以“Deciphering Ligand Roles in Nickel-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 DFT Study”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DOI:10.1021/acs.macromol.4c01979)。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学博士后叶宗仁博士;通讯作者为柯卓锋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和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项目等资助。
近日,河南大学李国勇团队与其合作者在生态学国际顶级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Losses of low–germinating, slow–growing species prevent grassland composition recovery from nutrient amendmen…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黄成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Dynamic Triage Interplay of Hsp90 with its Chaperone Cycle and Client Binding》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