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在1965年创立,其作为主要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地位已经逐渐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替代。特别是在近些年,SCIE扩充了自己的收录范围,包括了更多高质量的区域性期刊,SCI期刊的覆盖面则相对变化较小,所以SCIE和SCI收录期刊数量的差距开始扩大。
SCIE由于不受存储容量的限制,因此可以包括更多的各个领域符合收录标准的学术期刊,并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全部呈现出来,以供读者进行检索和文献计量分析。此外,科睿唯安的各类分析型数据库,包括JCR,ESI,InCites,都是将SCIE中收录的文章作为数据源进行多种分析统计,并非只有SCI收录期刊的文章。
2020年1月,考虑到SCI和SCIE在选刊标准上已经没有区别,为了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误解,公司决定不再使用SCI的叫法,统一称为SCIE收录文章。科睿唯安主期刊列表上只保留SCIE期刊目录。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两个重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它们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 定义与起源:
-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4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旨在为科学家和学者提供论文的影响力信息。
- SCIE是SCI的扩展版,最初由汤姆森公司(现Clarivate Analytics)开发,于1997年推出,收录了更多的期刊,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期刊。
- 收录范围:
- SCI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 SCIE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期刊,覆盖面更广,收录了更多期刊。
- 期刊质量与档次:
- SCI通常被认为收录的是核心期刊,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 SCIE虽然也包含高质量的期刊,但其收录的期刊数量更多,因此其中一些期刊的质量可能略低于SCI。
- 影响因子计算:
- SCI的影响因子计算通常采用前两年论文被引用次数之和除以发表论文数。
- SCIE则采用三年内总被引频次除以发表论文总数。
- 存储形式与使用:
- SCI最初以纸质版、光盘版等形式存在,后来发展为网络版。
- SCIE则是基于网络的扩展版,不受存储容量限制,可以收录更多期刊。
- 现代应用:
- 随着网络版的普及,SCI和SCIE的区别逐渐淡化。目前很多机构将两者视为等同,只要论文被SCIE收录,就相当于被SCI收录。
- 科睿唯安公司从2020年起不再区分SCI和SCIE,统一使用SCIE称呼。
SCI和SCIE在早期存在显著区别,但在现代学术界,两者已经趋于一致。科研人员在选择期刊投稿时,应根据研究领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并注意不同机构对SCI和SCIE的认可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全期刊立场